您好,欢迎来到淄博蓝天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

咨询时间:08:30-18:30(周一至周日)

网站首页 >> 儿童青少年 >>环境适应 >> 普遍人群共有的环境心理参照
详细内容

普遍人群共有的环境心理参照

1、环境知觉共通点

人类不论是作为自然生物还是社会生物,基于群体生物的特点,总是有许多的规律性的共性特征。环境心理学已经对人们在人工环境下较为普遍的反应和心理需求有了一定的总结研究。作为自然生物,人类生而具有的感受系统如眼睛、耳朵、皮肤等受到外界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知觉,这样的感知能力是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主要途径。其中视觉和听觉又是感官中最直接而强烈的感觉。因而要想通过环境向人们传达出某种信息或是达成某种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的注意力,造成感官刺激。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刺激的强度一定是有一定范围的,过强会使人感到疼痛或是不适,过弱又会超出人们的可感知的范围而达不到传递环境信息的作用。例如人如果身处素白的房间或是平静无波的蔚蓝海面,久而久之当人适应环境适应这种程度的知觉刺激之后,会使人觉得乏味疲劳,或是厌烦不安等负面情绪。但是如若素白的墙壁上忽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壁画或是平静无波的海面上一轮红日冉冉上升,都会极大地刺激人的感官,吸引人的兴趣。但是如果房间色彩过于杂乱则会刺激过度,同样使人对这样的环境知觉反感。

2、空间行为规律

(l)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需求

人类由于自身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特点。上文提到,人类对于空间的需求前方最大,背后次之,左右最小。这是因为人类眼睛在前方,而背后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往往希望前方保持开阔的视野,背后与其他人也保持距离,或者依靠着其他有安全感的物体。例如广场上三两成群的活动人群总是先占据边沿位置,逐渐向中间填充。饭店里人们也会先找靠墙或靠近柱子的座位。人们称这一行为特点为尽端趋向,其实也是人类喜欢观察他人,同时给自身增加安全感的一种行为。

作为群体生物,不论原始的群居动物还是关系网密布的社会人,都需要自己的保有一定的交往距离。我们会发现,即使是群居习性的野兽也会尽可能在休憩的群体领地里也会成零星的小团体分开爬卧,一同在树枝或电线上休息的鸟儿几乎是均等排列分布。我们从日常的许多细节也可以看出人的这一特点。例如公交车上的乘客总是尽可能的希望独占一排,尽可能的选择不坐在陌生人身旁,在一片河岸边钓鱼的人们几乎是等距分布,每位后来者都选择较远两人的正中间位置,从而希望尽可能与左右两边都保持距离。然而关系较好的朋友又会呈小团体聚集,热恋的情侣距离则是更加亲密并喜爱保持肢体接触。导致这一切现象的原因都是人在不同环境下对空间距离的需求不同。一般来说人际交往的空间以0.5米、1.2米、3.6米和7.6米为临界点分为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众距离四类。人在0.5米内的距离内通常会有许多的肢体接触以及直接的眼神交流。在文化意识比较传统内敛的中国,这样的人际距离需求往往意味着非常强烈的信任喜爱之感,代表非常亲密的关系比如家人爱人。0.5至 1.2米的距离多用于工作同事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虽相对保持距离但又需要协同合作。再稍远的距离就往往是普通的商业往来或是非正式交往较为多用,比如商业洽谈等。及至公众距离其实就指在公共环境之中与陌生人之间的空间需求了。如果从人际距离角度分析,公交车上的独坐行为等上述情况其实是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小于使人自如舒适的人际距离时,人们下意识对自身空间的一种维护行为。

 (2)私密性需求

家长们时常会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的卧室或是储物柜,并且不希望他人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对于私密性的维护是成年的、能主导自身生活的正常人的普遍需求。私密性的维护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会使人产生正向的激励或是自我肯定的情绪。孩子心理发育未健全时不会有强烈的私密性需求意识,只有当心智逐步成熟之时逐渐需要得到社会的或他人的认同,希望父母将其看做平等地位的具有掌控能力成年人。

一旦人们觉得自己隐私未得到保障,比如说自己的行为完全暴露于他人视线之下(即使只是假想的视线),也会有种极强烈的不安感,觉得自身受到了威胁,生活为人所掌控。因此一旦人的空间私密性得不到保障,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产生逆反情绪甚至暴力行为。例如过于视野开阔的大面积办公室往往工作效率不如较小的办公室,有桌面隔断的工作岛比平坦开阔的大桌子更会使人觉得舒服许多。再亲密的人也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否则极易产生摩擦。这一点在建筑上考虑较早。中国古代房屋设计已经讲究用隔断、照壁、花窗等遮挡视线从而维护空间的私密性,房屋设有前厅后厅,主房与内院分开都是同样的道理。设有矮墙的院落比直接开放式的院落更加给人安全感和围护感也是同样的道理。

(3)领域性需求

人对领域形的追求是生物本能的天性。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支配打上自己的个人烙印,也是个人控制的一种表现。根据马斯洛的五种需求人对于领域有现实需求也有虚拟的心理需求。不论是在实际事物还是在某一虚拟的领域人都有一种领域性的意识,领域划分的多少也是人对于控制能力的一种肯定。并且根据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私密性的要求不同,对于领域范围的需求也不相同。使用时间最长私密性最强的场所,人们往往有着强烈的领域意识,希望该范围能打上浓厚的个人烙印以便所有人识别。比如说家往往人体现最强烈控制欲的地方,也是最注重领域性的地方。包括住宅、用品等一切细节我们都希望完全自我决定,对于舒适程度或是满意程度要求也更为苛刻。这种态度明显区别于其他半公共场所或是公共场所时较为忍耐也较为妥协的状态。我们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自己的卧室,却不会同样对待自己的办公室。因为办公室作为半公共的场所往往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或是经常有同事、业务往来对象等我们希望保持私人距离乃至社交距离的人员来访。对这类地方只能从某些大致特点上投射人们的个人心理特点。比如一个女职员在家中会将自己卧室布置的如同公主房,色调浪漫温暖,床慢蕾丝叠帐,在外的领域特点可能仅仅表现为办公桌上放置几个清新小盆景,抽屉里玩偶一个,以及喜爱用彩色便签为未完成的工作做批注。



seo seo